趣書網 > 乾隆四十八年 > 第四百六十六章 田田流水稻花香
  進入陽歷3月初,在興凱湖二村耕地旁的一大塊空場上,三十座蒙著白色塑料布的鋼木混建大棚拔地而起。這些大棚每一座都是五十米長、八米寬、兩米多高,是用來進行水稻育苗的。

  隨著大棚即將完工,北海鎮技術學校一行二十多人組成的“工作隊”也來了。

  興凱湖二村現有住戶七十多家,三百多口;其中有十幾戶是今年年初新分來的。被挑選種水稻的是三十戶老村民,正好對應那三十座大棚。每座大棚通過育秧,正好可以種出五十畝地的水稻來。

  然而即便是村民們對趙新感恩戴德,還有村長朱大貴帶頭,但也不是每家都樂意種水稻。河南來的農民之前是種高粱,來北海鎮這兩年剛習慣吃白面,大伙對陌生的水稻還是有些信心不足。

  “聽說了沒?咱村今年都要改種稻谷。”

  “啊!好好的麥子為啥不種了?”

  “大米也是好東西啊。”

  “咱這地多冷啊,那稻谷都是南邊才能種。”

  “就是!種賠了咋辦?”

  “那玩意有啥好吃的,不頂時候不說,一口下去還滿嘴跑。”

  工作隊到來的第三天,朱大貴便在村公所的院子里召開大會,把自己挑選出來的二十九戶一家老小都召集了過來。

  人們接二連三地來了。不止是那二十九戶,其他各家閑著沒事的也過來湊熱鬧。

  在當初陳繼山和柴如桂三兄弟比武的空場上,稀稀拉拉的擺著十幾個條凳,根本坐不下這許多人。于是乎男人們蹲在太陽底下扎堆抽煙聊天,或是蹲在窗臺下拿個紙做的棋盤下象棋,旁邊站著幾個幫著支招的;女人們要么是在納鞋底,要么就是在縫補衣裳,嘴里議論著張家長、李家短之類的閑話。七八個五六歲的小屁孩在院里院外跑進跑出,穿梭在人群的空隙里嬉笑打鬧捉迷藏,一群麻雀在房頂墻頭啾啾的叫個不停。

  所有人都希望早說早了早回家。先別說回家是否忙別的,每天上午九點村里的大喇叭就開始播戲文、播評書,不管大人小孩都愛聽;這也算是整個北海鎮治下冬日里最喜聞樂見的娛樂項目了。

  眼下北海鎮除了過年那三天,其他時候都不許賭博耍錢。具體措施就是告發者有獎,聚眾賭博者第一次罰沒賭資,第二次罰五十北海元;第三次屢教不改的,直接沒收耕地,苦葉島玩去吧您哪!

  “老栓叔,昨天工作隊進村的時候我看了,那位肖隊長就跟個種地的莊戶人一樣。吃車!”

  “俺昨天也跟村長打聽了,人家本來就是個種地的。將!只不過地比一般人種的都好,這才被提拔當了隊長。”

  “支士!嘿嘿,老栓叔,恁說俺以后也混個工作隊隊長干干咋樣?”

  “再將!恁就省省吧!就恁這塊料,先把五百個字認全了再說吧。”

  “咱已經認到三百了,頂多再有半年就夠!俺挪將!”

  旁邊新分來的幾個河北籍村民聽的一愣一愣的,兩眼發直。其中一人碰了碰劉全福的胳膊道:“劉大哥,恁識字?”

  “咋,恁不信?”

  “不敢不敢,恁都識字了,咋還種地呢?”

  劉全福看了眼劉老栓,將對方正死死盯著他,以防他偷棋子,于是便訕笑道:“識字是為了更好的種地。”

  劉老拴一看這局棋贏了,心情大好,叼著旱煙袋對那幾個新來戶道:“后生,你們慢慢就知道了,咱北海鎮家家都有人識字。就你老叔我也認得百十個字哩。”

  “......”

  另一邊,幾個老住戶們則圍在一個坐在條凳上、約莫四十多歲的赫哲人身旁,這人在說老虎。

  “林子里的阿姆巴是不怕火的,而且特別喜歡吃狗。”他口中的“阿姆巴”是赫哲人對老虎的叫法。此時眾人都聽的聚精會神,甚至連那些新住戶的耳朵也豎了起來。

  “那天啊,夜里靜得出奇,林子里安靜的讓人害怕,一點風都沒有,連樹葉都紋絲不動。遠遠的聽上去。像是有人在林子里打鼾。大伙忙了一天了,都睡下了,我就坐在火堆旁守夜,身邊的兩條狗突然就嗚嗚地叫了起來,像是被什么東西嚇著了。

  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功夫,我就聽左邊傳來有石頭滾落的動靜,好像是誰從岸上下來,到河邊去了。那兩條狗也不知怎的,一下全鉆進了窩棚,怎么叫都不出來。緊接著,林子里的石頭被人踩的嘎巴直響。我剛說要摸弓箭,就見河灘邊上有一個長長的大黑影,嚇得我啊渾身冰涼!”

  這時身邊一村民急忙問道:“后來呢?”

  “后來我才明白,阿姆巴是打算吃我那兩條狗的。”

  “別插嘴!恁快說說,后來咋樣了?”

  那赫哲人繼續道:“我連動都不敢動啊,阿姆巴想過溪水,可又不想弄濕爪子,于是伸出虎爪在石頭上試探,但還是踏空了。我跟你們說,在林子里要是遇到阿姆巴,只要人在下風口,那就千萬不能動,阿姆巴聞不到到你的味兒就沒事。

  我那會兒是真想跑,可一想到身后的窩棚里還有人,便拼著全身力氣大叫了一聲,這下大伙都醒了,也把阿姆巴給嚇了一掉。那家伙跟打鼾似地發出一聲巨吼,跳進水里,很快地就爬上對岸,鉆到林子里去了。”

  “真懸啊!”四周村民發出一陣陣驚嘆,像是自己也親身經歷了一般。

  此時朱大貴看到那二十九戶人家都基本上來齊了,便從條凳上起身,咳嗽了兩下,對眾人道:“靜一靜啦!全福,別下棋了!都先聽我說兩句!這回上面派工作隊下來,大伙都知道是干嘛的吧?”

  這時一個納著鞋底的老太太道:“大貴,恁就趕緊說吧,俺們一會還等著聽戲呢。”

  朱大貴瞪了那老太太一眼,繼續道:“要俺說,這稻谷可是好東西,那京城的旗人老爺們最喜歡吃大米,每年一船一船的往京城運。上面兒能把這差事放到咱村,是瞧得起咱。今年算上俺家,一共就三十戶,可不能拉胯給差事辦砸了!趙王他老人家特意讓人跟俺說了,等秋收打下糧食,他老人家還會來咱村兒,嘗嘗新出的大米!”

  說罷,朱大貴一指身旁的漢子道:“這位是上面派到咱村的肖隊長,是教咱怎么種稻谷的。讓他給大家伙說兩句。”

  隨著他的介紹,從他身邊站起一年近四十歲的漢子,下巴上微須,腦袋上戴著個棉帽子,一身灰布棉襖,穿著雙千層底的布鞋,褲腳用布帶扎了,看著十分干凈利落,跟平常的莊稼把式沒什么兩樣。

  “俺姓肖,叫肖占武,跟大伙一樣也是河南來的。這次上面派俺帶學生來咱二村,是教大伙怎么種稻子的......”

  接下來,肖占武就給大伙兒講了村外的大棚是干什么用的,為什么要用大棚。他沒什么廢話,不到一分鐘就說完了。

  朱大貴見底下眾人沒什么反應,便訓道:“一個個犯傻呢!人家肖隊長是來幫咱的。呱唧呱唧!”

  稀稀拉拉的掌聲響了一陣很快就沉寂了下去。

  此時只聽下面有人道:“村長,咱麥子都種了好幾年了,一直種的好好的,為啥今年要改稻谷?”

  朱大貴眼一瞪道:“崔老五,上面的話恁也敢不聽?這才吃了兩年飽飯,你就忘了本啦?”

  “忘本談不上,俺就是想問問,憑啥不去一村、三村,非要在咱二村試種?”

  他這話一出,頓時得到了大多數老村民的響應,而那些新來的都是縮手縮腳的靠在墻根兒下不說話。

  “就是,俺以前逃荒的時候吃過湖北的大米,一點兒也不好吃。”

  朱大貴罵道:“恁懂個屁!吃兩頓糙米就以為天底下的稻米都一樣?瞧把恁能的!”

  肖占武連忙道:“咱這兒跟湖北不一樣。拿你們二村來說,屬于三江平原,地勢平坦,是世界上第三大黑土帶,土質肥沃。要是在這里種稻谷,肯定比湖北的好吃......”

  眾人聽他說的一套套的,那氣勢就跟小學校的教書先生似的,質疑的聲音不由弱了下來,都認真聽他解釋。

  肖占武對二村的村民解釋說,不是說土壤肥沃就可以都種水稻,像是山坡地就不太合適,改造成本太高。而平原田地的水利設施和交通條件跟不上的,也得先種兩年小麥或是甜菜。

  此人是去年陳青松下去視察農田水利的時候發現的,不光種地是把好手,還愛動腦子;民政上面傳授的種田方法,他總要琢磨出個一二三來。

  當初一番談話后,陳青松覺得此人是個可造之材,于是便在秋收后讓他到技工學校上識字課,又親自傳授了水稻育秧栽培、田間管理、如何興修農田水利等專業知識,也算是傾囊相授了。

  一個冬天的學習下來,讓肖占武感到受益匪淺,想不到種地還有這么多的學問。去年秋收后,陳青松又讓他來到技術學校,結合他在田間地頭的經驗,給一群十四五歲的半大小子講課,效果非常不錯。

  于是從今年起,當陳青松決定在北海鎮下屬的幾個村落開展水稻種植的計劃,便點了肖占武的將,讓他帶著學生下來傳授水稻栽培技術。給他開的薪水是每月五十塊北海元,視同高級教師的級別。

  至于肖占武自己家那五十畝地,目前已經由北海鎮的民政暫時接管,接管費用是收成的40%,從播種到收割都不用他操心,等著分糧食就行。

  一場動員會開完,全村統一思想認識,于是三十戶村民們便在他的帶領下,從第二天起開始準備。

  肖占武首先要做的是對那三十戶人家的土地進行水稻地的改造。他先是找來了農機隊的負責打井的隊伍,一番測量后,在各家地塊的最高處確定了水井的位置。二村這里因為靠近興凱湖,地下水資源十分豐富,打個七八米下去,水就出來了。

  這一下可把全村人給轟動了。為什么呢?旱地變水澆地,一下就成了上好的良田。

  自古以來,田畝交易中最貴的就是水澆地,清代北方一畝水澆地是三十多兩銀子,而沒有水井的一畝地則只有十兩銀子冒頭。算算吧,五十畝都成了水澆地,這得是多大一份產業。

  雖說北海鎮的土地政策是不許買賣,田骨國有。可架不住農民們不這么想,萬一哪天改了呢?

  就沖這一點,那些當初不愿意種水稻的農戶們馬上就后悔死了,天天纏著肖占武要求加入種水稻的計劃。可肖占武也沒辦法,大棚一共就蓋了三十座,要想再增加耕地,就得增加大棚。

  再說打井隊的任務早就安排滿了,根本沒有富裕時間再給別人打井。于是他只好安慰說,明年,明年你們再報名。

  水井打好后,要圍一個曬水池,水池的大小是根據水田的面積適當增減,太小了也不利于機械化作業。插秧、耙地、放水,池子越大越方便,而且土地利用率也高。

  之后還要根據地形確定主水渠的走向,既要灌水方便,還要考慮排水的問題。這樣以后在進行田間管理時就能省不少事。

  等主水渠完成后,還得拉順池埂,這就是所謂的“田埂”了。要根據地形,順埂越少越好。放水時在主水渠開口放水,免得多走路,同時管理方便。

  到了這時候,農機隊的中型拖拉機也進場了,開始對土地進行平整。要把高處的土刮到地處,將整塊土地盡量刮平,然后才開始翻土整地。稻田的整地就不能用大型農機了,主要是因為耙地車的轍印不易抹平,影響插秧質量。

  時間已經悄悄的來到了陽歷3月中,此時民政那邊又運過來三十臺播種機和覆土機,還有大量的育秧盤。

  播種機和覆土機沒有什么技術難度,又不需要電力,仿制極為容易。育秧盤就不行了,這玩意是PVC做的,用量很大,要是用木頭或是鐵來做,透氣透水效果都不好。

  外東北屬于溫寒帶地區,要想種水稻,必須要經過秧苗大棚培育、插秧、栽培管理、收獲等幾個階段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育秧。

  民政這次提供的稻種是趙新專門訂購的。穿越眾們一致認為五常米好吃,可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五常米只是一個地名,大米的品種其實叫“稻花香2號”,而種子則被稱為“五優稻4”。

  肖占武首先帶著農戶們做的就是準備苗床土。因為去年秋收后已經把地翻過,然后用旋耕機旋了兩遍,所以田里的土在雪化和太陽曬過后,變得很疏松。取來的土還要過一次篩,使其吸水和透氣性更好。篩好的土平鋪進育秧盤里,等播種前還得澆兩遍水。

  等到了3月底,育秧的正式工作就開始了。于是肖占武便又帶著學生們開始手把手的指點,務求不浪費一粒糧食。

  村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曬種,從上午到下午曬上七八個鐘頭,有個兩三天就行。這樣做可以增強種子的透水性和透氣性,提高發芽率,使種子發芽整齊,幼苗健壯,還有殺菌防病的作用。

  曬好的種子要用鹽水浸泡,去除空秕粒、草籽和雜質。二村在建大棚的時候,已經在旁邊修了好幾個水泥大池子,就是用來泡種子的。

  技校的學生們便每天拿著個溫度計,這邊量完了那邊量。這是因為浸種時間要根據水溫而定,一般水溫15℃時需要5-6天,水溫10℃時則需要7-8天。

  鹽水的濃度要求在~之間。肖占武教了大家一個方法識別鹽水濃度是否合適,就是找個生雞蛋放進水里,如果能露出1角北海硬幣的大小,就可以了。

  之后還要對種子進行消毒,所用的浸種靈和巴丹原粉都是趙新買種子時一起買的。消毒后的種子在播種前還得用種衣劑攪拌,以起到增產的作用。

  差不多進入陽歷4月中旬,當氣溫達到5℃以上時,就可進行播種了。播種時要一層種子一層土,直到把整個大棚都擺滿了育秧盤,只留下中間一條窄窄的通道。

  到了一步還沒完呢,大棚里的溫度、水分、養分以及床土的酸堿度都要注意,隨時還得保持通風。一個月后還得插秧,之后還得除草、追肥、灌溉......

  直到這時,興凱湖二村的農戶們才明白,種稻谷原來比種小麥繁瑣多了,難怪上面會專門派下工作隊來。

  就是不知道這稻谷畝產能到多少斤,好不好吃呢?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