趣書網 > 以財養官:我靠炒股升官發財 > 第218章 初聞大名單
  (有兩章前面發錯了,后來刪了,讀者有些人看過,所以,補上一章。這個月發的太多了!讓我都喘不過氣來!)

  曹云第一次聽說這件事,才知道自己也進入了大名單。

  這是所有當官的人的夢想。

  但是,這也是那些天才們的絞殺場。

  不少的天才,就是在這個戰場上一招落敗,終生退出了竟爭。

  想到了這里,曹云也知道了,為什么武漢的市委書記那樣對付自己。

  如果自己干出了成績,那么,他的弟弟就沒有出頭的機會了。

  李文靜看到曹云不說話,便說:“你也不要有壓力!大不了我們不想那個位子。就算斗不過,憑你進入了大名單,將來,也能做到我爸的那個位子。”

  曹云心想,我不知的時候,能不想,現在,我知道了這件事,哪能不想?

  機會擺在面前,當然不能放棄!

  生命不息,戰斗不止。

  李文靜睡著了。

  曹云沒有睡。

  他在考慮一個問題。

  原來的計劃,必須修改了。

  曹云原來制定的計劃,就是能讓潛江發展起來,成為江漢平原的一個富裕縣市。

  現在,他感到那計劃配不上大名單的候選人身份!

  大家都在出大招,你還在那小打小敲,最后,出局的肯定是你。

  這一個晚上,曹云只在天亮時睡了一下。

  第二天上午,曹云帶著小姐團去游湖了。

  潛江屬水網湖區,民國時期“十年淹九水”。由于距中心城市較遠,有利于集聚和回旋,故在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成為革命根據地。

  1930年春至1932年冬,全境皆蘇區,是湘鄂西省(原稱“聯縣政府”)的潛江、荊南(后改稱荊門)、天潛縣蘇維埃政府(革命委員會)轄地。潛江縣蘇維埃政府曾駐于拖船埠、潛江城等處,荊南縣蘇維埃政府駐脈旺嘴。

  1942年春至1945年秋,為抗日根據地,是鄂豫邊區襄南、襄河兩行政公置的荊潛、天潛沔、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地。荊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莫家嶺,天潛沔縣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駐總口陶和嶺,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夏家場。

  人們只聽“洪湖水浪打浪”,知道洪湖是革命根據地。

  卻不知,潛江是最老最紅火的革命根據地。

  水上游擊隊,一直戰斗在湖河之中。

  今天,曹云帶著小姐團去游劉家湖了。

  小姐團的一位的爺爺,曾經在這里打游擊。

  這一回來,她要求去爺爺戰斗過的地方看一看。

  曹云帶著她們一路坐船,穿過蘆葦蕩,來到了劉家湖。

  這是一個大湖汊,面積有幾十平方公里。

  那蘆葦將湖蓋住了三分之二。

  只有湖中心處,露出窄窄地水道。

  看到這,眾人都說,這里藏上人,再多的人來也找不到。

  小姐們紛紛拿出了相機,在蘆葦上拍照留念。

  她們都是紅色的后代,對于祖輩的事跡非常崇拜。

  看到這里,曹云的腦中,出現了一個計劃。

  他知道,自己該如何去設計潛江了。

  從劉家湖回來,曹云又帶著大家去釣黃蟮。

  潛江黃鱔生長在一個波瀾不驚,雨意綿綿的江漢平原水域里。

  這里的人愛吃它,不僅僅是它的肉嫩,而且它的營養價值也很高,含大量人體所需要的氨基酸,維生素。

  鱔魚現宰現吃,可炒,可爆,可炸,可燉。

  在潛江,黃鱔除了粉蒸,再就是燒排鱔,炒鱔絲,黃瓜燉鱔魚湯。

  潛江人精明能干,特別富有想象力,能讓地方文化彰顯無余。

  黃瓜鱔魚湯用柴火燉著,當地做法的妙,就在于黃瓜入鱔魚的鮮味,沒有黃瓜的脆嫩,哪有沙鍋中的黃鱔油香鮮嫩潤腸胃啊。

  美麗的潛江,有水的地方就有黃鱔。

  黃鱔是以動物性食物為主的雜食性魚類,喜吃活餌,主要攝食水生昆蟲及幼蟲、枝角類、橈足類、水蚯蚓、蝌蚪、幼蛙、螺、蚌、小魚、小蝦等。

  垂釣黃鱔的方法不同于垂釣其他魚類。因此,所用的釣具也與垂釣其他魚類不同。釣黃鱔的釣具,主要是自制的,制作的方法簡單易行。

  用一根1~1.5米長的斑竹竿,將1~1.5米長的粗魚線一端拴在竿尖上,另一端拴上魚鉤。

  魚鉤用的是國產鶴嘴形114、115號鉤。

  曹云讓人做了十副短釣竿。每人一竿,都可以上手。

  說完了釣線,該說釣鉤了。

  那是用一根0.5米長、直徑1.2毫米的細鋼絲,一端磨尖,用尖嘴鉗彎成一般魚鉤大小,另一端彎成圓環形,便于手握操作。這叫硬釣釣具。

  還有一種軟釣釣具,其制作方法是:鉤頭同鋼絲鉤一樣,但鉤柄較短,以4厘米為宜,并在尾部系上粗魚線,在接頭處用上細橡皮管。使用時,用一根細竹梢插于皮管尾部,鉤一拖,竹梢就脫落,然后可用魚線將黃鱔拖出。

  最后,用縫衣服用的棉線一根,1.5米長,一端拴在短釣竿上,另一端穿上縫衣針,用針將青綠色蚯蚓穿于棉線上,然后去掉縫衣針,將蚯蚓擠壓成一團,拴牢,即成一副釣具。

  還有竹籠。用細竹篾片制成,呈筒狀,長0.5米。籠頭如小碗般大小,籠內徑13~15厘米。另編一個倒須的小孔,嵌入籠頭口,使用時拴牢。籠尾逐步縮小、收攏,使用時用繩將籠尾拴牢,取魚時,將繩解開,倒出黃鱔。

  黃鱔從籠口進入籠內,就不能逃出。

  陪同的一位老農告訴大家,釣點的選擇,主要是小溪、小河的岸邊洞穴、石縫及有泡沫的地方。

  黃鱔特別怕陽光,所以白天深藏于洞內等待攝食。

  小溪、小河邊黃鱔的洞穴主要是旱洞。

  旱洞離水邊20~30厘米,呈圓形,周圍光滑,洞深不及500毫米,有魚腥味,洞有直立或斜立的,洞內或有水。

  老農指著那些洞穴說,從洞的大小可知黃鱔的大小。

  要找新鮮的洞穴,即洞口比較光滑,四周可以看到黃鱔貼底蠕行的痕跡。根據這一跡象可以判斷洞中必有黃鱔。無黃鱔居住的洞穴,洞口爛泥上無任何痕跡。

  洞一般有兩個洞口。一個洞穴里只有一條黃鱔。因黃鱔性情孤僻而殘忍,它們可以互相為鄰,但決不共居一室。

網頁版章節內容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

請退出轉碼頁面,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。